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路人,不管是因悼念故人、掃墓祭祖,還是為了踏青出遊、拜訪親友而奔走著,都因清明細雨紛飛,增添了幾許愁意。
清明雨對農人來說非常重要,播種之後,豐沛雨水滋潤了大地,萬物蓬勃生長。隨著台灣南北各地氣溫與降雨的差異,出現不同的農諺,如「清明田,榖雨豆」,意味著在清明時節,農夫們的插秧工作已經結束了,到了榖雨時節就可以開始種植豆類作物等。
可至土地公文化館索取紙本,或自行下載完整檔案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SSbuRN9y0xY6pQ7-0mvJY-BRfZTo81tz/view?usp=share_link